2019年天津市优秀教师——汪涛

作者: 时间:2020-11-04

汪涛,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天津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名师,从事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科研工作30多年,始终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,她立足三尺讲台,塑造无悔人生,在教书育人、为人师表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。

她敬业、严谨;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,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近400学时,多年在“学生评教及综合测评”中名列前茅。

她追求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。多年来一直以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为研究方向,主持完成了以“中医药干预肌源性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的实验研究”为代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,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,获得天津市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,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,SCI收录3篇。

一、爱岗、敬业、教书育人

在课堂教学中,她注重将思政和医德教育融入课堂,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、医患沟通以及科研思维等能力的培养;在课堂采取交流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,正确引导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的期待和向往。

如她在讲授消化系统组织结构时,联系临床实践,将消化道疾病病变组织结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,启发学生思维,激励他们努力学习,掌握基础知识,正确承担起为病人服务的重任。她为中医药专业的学生讲授学科的前沿,让学生了解靶向药物的研发现状,激发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发展的热情。

多年来,她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工作上,学生是这样评价汪涛的:老师带给我们莫名的熟悉和亲切的感觉,上她的课总是感到快乐,汪老师讲课有吸引力,能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 。

二、带好团队青年教师,甘当铺路石

她常说:自己就是老教师带出来的,传、帮、带的优良传统要发扬下去,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,只要他们进步,自己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。

她组织青年教师完成《组织学与胚胎学》的课程设计工作,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及做好实验室建设,坚持组织教研室活动,在她的带领下,将解剖教研室和组织胚胎教研室组成人体形态学团队,坚持团队的集体备课;对教学方法、模式、内容进行了深层次教改,团队整体教学水平显著提高,5人多次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取得佳绩,2017年获“天津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团队”称号。

她带领的教师团队自2012年开始,指导本科生各级各类大创项目20余项,2018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解剖绘图大赛,1名学生取得了国家级三等奖的好成绩。

她鼓励并帮助青年教师开展科研,带出了一支团结奋进、扎实努力的科研团队,她将自己撰写《课题申请书》的体会和经验在全校科研大会上分享,购置所需的设备,白手起家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团队实验基地,帮助教研室的教师完成课题。经过几年悉心指导和铺垫,组织胚胎教研室青年教师均有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做到教研室国家级课题“全覆盖”。

近年来,她培养研究生共19名,指导本科生大创国家级、市级4项,指导大创参加全国获奖1项,市级获奖1项,2017年被天津市政府授予“天津市大学生创业导师”称号。

三、潜心教改、砥砺前行

她潜心教学改革,总结摸索出了一套“理论讲述、实验巩固、知识点反复强化、总结凝练框架”的知识点框架式教学方法,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。

她在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,引导学生以“问题”为载体的主动学习,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,采用“参与式”教学方法,通过翻转课堂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,颠覆了传统的“灌输式”教学形式,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。她先后主持和参与了“PBL教学”、“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”、“课程间相互渗透”等教改课题5项,获教育科学研究进步奖1项,高教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。

2016年主办“十三五”规划教材《组织学与胚胎学》的编写会,彰显了我校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在全国高校中的占位。2016年她担任副主编完成了3部主干课程全国高等医药院校“十三五”规划教材纸质版和电子版的编写。

她处处以身作则,率先垂范,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,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、辛勤耕耘,将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传递给青年教师,以积极向上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影响着身边人。

 

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 地址:中国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新城西区鄱阳湖路10号  邮编:301617